查看原文
其他

有声书《释迦牟尼佛广传•白莲花论》三、布施品(6-1)



一生必读的巨著:

《释迦牟尼佛广传——白莲花论》







温馨提示:阅读前,让我们一起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! 


           义成王子广行布施(1)


        以前有一牙瓦国家,国王善妙以佛法治理国家,下辖六十小国,统领八十城市,拥有五百头大象、四千大臣、两万王妃。众王妃开始均无生子,后有一王妃终于怀孕。待太子降生后,两万王妃乳房均流出乳汁。见此瑞相,大众皆感欢喜,就为太子取名义成。


       义成王子十六岁前已娴熟掌握文字、战略战术、工巧、音乐,所学技艺无不精通。王子经常承侍于父母膝下,国王、王妃亦为爱子单独造一宫殿。


        义成王子从小就喜布施,恒愿飞禽走兽等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,并常造布施赞叹文。后王子长大,娶另一国家公主曼德为王妃。曼德秀丽端庄,嫁于义成后生有一男一女两个孩童。


        一次王子出宫巡游,看见帝释天所幻化之众多贫穷者,回宫后便向善妙国王请求作广大布施,布施干净所有国库财富。国王欢喜开许,义成王子乃得以大行布施。


        牙瓦国有一宝象名斯达亚,与牙瓦国比邻之一敌国对此大象觊觎已久,因此大象具有能战胜与之作战之敌人等不共功德。敌国派出八位婆罗门前往义成处讨要,义成答应给他们其它大象,但均遭八婆罗门拒绝,他们只求能得到斯达亚大象。义成王子无奈说道:“此大象乃国宝,父王待它与我无二无别。如我将大象赠与你等,父王定会将我驱逐出境。”


        义成王子说完心下暗想:我以前行布施时从未违逆过众生心愿,现在为得无上菩提又有何物不可布施?我可将大象赠与他们,然后令其马上离开便罢,否则父王一定会将大象抢回。想到这里,义成便将大象送与八位婆罗门,又命他们快快离开本国,八位婆罗门就牵着大象飞快跑掉。


        闻听斯达亚大象被送与敌国后,牙瓦国臣民均感恐惧异常,众人议论纷纷道:“有此宝象,国家方能繁荣昌盛。更何况这头大象实在与众不同,它之强劲力量能抵六十头大象。如果将之布施给敌国,敌国则可凭之轻易摧毁我国。这可如何是好?大象已经赐予敌国,加之国库又已被布施一空,如此看来,义成王子将来连妻子、子女亦可一并布施。”国人议论到沸沸扬扬之时,善妙国王也有所耳闻。他问王公大臣道:“此事当真?”大臣回答说:“太子确已把斯达亚大象送与敌国。”听到这番话,国王立刻从宝座上跌落于地、昏死过去,王妃也感震惊、恐惧不已。


        众大臣此时则商议如何处置王子,有人道:“应将义成双脚砍断,只因他依靠双脚走到象群中去之缘故。”也有人说:“因他手牵大象将之送与敌国之故,应砍断他双手。”还有人言应砍头……如此等等,不一而足。国王闻言,心生不悦,乃道:“我太子义成喜行布施,且对善法有信心,如此残害实不应理。”当此之时,恰有一大臣建议道:“如是打、砍、杀皆不合理,不如让太子十二年中不得回国,将其流放在外以作惩罚,同时又可令太子羞愧难当,不知此计能否称意?”国王点头称是,便接纳了这项建议。


        国王又召太子进宫询问道:“是你赠与敌国大象?”太子答言:“是。”国王又问:“为何不经我开示就将之擅自布施与敌国?”太子辩解说:“父王以前确曾答应过孩儿可任意布施一切,难道父王已忘自己之开许?正因已得到父王同意,故我未再请示。”善妙国王掩饰说:“我所开许仅限一般财物,谁又同意你将宝象布施?”太子抗争道:“所有财宝既然均属国王,又为何单单要把宝象开列出去?”


          国王至此已理屈词穷,便强辩说:“我已下令要惩罚你,你必须前往丹得山居住十二年,这期间绝不许你回宫!你尽快启程吧。”义成仍以慈悲心祈请道:“父王如此决定,我毫无怨言。唯愿再开许我行七日布施,待布施圆满后我自会离开。”国王狠心说道:“不能让你居留过长时间,你应即刻启程。”义成只得无奈说道:“父王既如此,孩儿也只得不违教言。”


        此时两万王妃皆替王子求情,善妙国王终于答应给王子七日时间以作布施。义成随即派人四方宣说,广集众生后又连行七日布施。


        临近分别之时,义成对妻子曼德说:“国王已将我驱逐出境,令我十二年中住于丹得山。”曼德听罢义成所叙情况,坚定果敢地对丈夫说道:“我们应于此地发愿,愿一切吉祥和平。为此,我欲与你同上丹得山。”义成王子善义劝解道:“丹得山环境恶劣、条件困难,加以山上又常有凶暴猛兽出没,而你一直安享富贵、快乐生活,故而理应呆在王宫继续享用美妙生活。你如何忍受丹得山之艰苦:那里无有妙衣、甘美饮食,只能以草为垫,以山中泉水、水果充饥;那里无有任何妙欲,只有狂风暴雨肆虐、严寒酷暑煎逼;大风起时,飞沙走砾、灰尘蔽空、不见天日;尚有毒蛇时时侵扰。所有这些,你将如何承受?”


        曼德则从容应对道:“妙衣美食于我有何利益?我只愿永不离开你,能长久与夫君相依。我欲与你一起离开此地,因我一心一意依赖你。我们最好一路同行。”义成为不连累妻子,还欲劝说曼德打消此念,他又接着说道:“我性喜布施,如有人索求,不论妻子儿女我都会舍弃。那时,你恐会对我布施制造违缘,不知你能否信守不对我布施制造障碍之承诺?”曼德则以坚决态度说:“如果你要布施,则我定会随喜,直至命难也绝不为你义举制造任何违缘,望你再勿怀疑。”义成最终只得答应曼德请求:“你既如此坚决,那我们就一起出发。”

       

回向偈

文殊师利勇猛智,
普贤慧行亦复然,
我今回向诸善根,
随彼一切常修学。
三世诸佛所称叹,
如是最胜诸大愿,
我今回向诸善根,
为得普贤殊胜行。
——《普贤行愿品》

 


目录


有声书《释迦牟尼佛广传•白莲花论》译序


有声书《释迦牟尼佛广传•白莲花论》 释迦佛修法仪轨


有声书《释迦牟尼佛广传•白莲花论》一、功德品


有声书《释迦牟尼佛广传•白莲花论》二、发愿品(1)


有声书《释迦牟尼佛广传•白莲花论》二、发愿品(2)


有声书《释迦牟尼佛广传•白莲花论》二、发愿品(3)


有声书《释迦牟尼佛广传•白莲花论》二、发愿品(4)


有声书《释迦牟尼佛广传•白莲花论》二、发愿品(5)


《释迦牟尼佛广传•白莲花论》二、发愿品(6-1)


有声书《释迦牟尼佛广传•白莲花论》二、发愿品(6-2)


有声书《释迦牟尼佛广传•白莲花论》二、发愿品(6-3)


有声书《释迦牟尼佛广传•白莲花论》二、发愿品(7)

 

有声书《释迦牟尼佛广传•白莲花论》二、发愿品(8)


有声书《释迦牟尼佛广传•白莲花论》二、发愿品(9)

 

有声书《释迦牟尼佛广传•白莲花论》二、发愿品(10)


有声书《释迦牟尼佛广传•白莲花论》二、发愿品(11)

 

有声书《释迦牟尼佛广传•白莲花论》二、发愿品(12)


有声书《释迦牟尼佛广传•白莲花论》二、发愿品(13)

 

有声书《释迦牟尼佛广传•白莲花论》二、发愿品(14)


有声书《释迦牟尼佛广传•白莲花论》二、发愿品(15)


有声书《释迦牟尼佛广传•白莲花论》二、发愿品(16)


有声书《释迦牟尼佛广传•白莲花论》二、发愿品(17)


有声书《释迦牟尼佛广传•白莲花论》三、布施品(1)


有声书《释迦牟尼佛广传•白莲花论》三、布施品(2)

 

有声书《释迦牟尼佛广传•白莲花论》三、布施品(3-1)


有声书《释迦牟尼佛广传•白莲花论》三、布施品(3-2)


有声书《释迦牟尼佛广传•白莲花论》三、布施品(3-3)


有声书《释迦牟尼佛广传•白莲花论》三、布施品(4-1)


有声书《释迦牟尼佛广传•白莲花论》三、布施品(4-2)


有声书《释迦牟尼佛广传•白莲花论》三、布施品(4-3)


 有声书《释迦牟尼佛广传•白莲花论》三、布施品(5)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